同一國際提倡在保證效果的同時進行限額景觀設計。
空間布局
注重小區的空間布局,分清主次景觀的成本投入,從居住的生活行為習慣考慮布局,避免不合理和不必要景觀投入。
豎向設計
盡量減少景觀構筑物和空間上的地形整治,結合地勢通過植物的高低錯落和前后遮擋形成視線上的變化,既達到良好的空間觀賞性,又解決豎向景觀不豐富問題。
地勢處理上盡量在最短距離內消除坡度,有效節約土方量降低成本。
有效利用坡地結合道路盡量落在最低點來排放雨水。
材料選擇
盡量就地取材,做到景觀材料、植物的本地化。
擴初階段提供概算,可按甲方成本控制要求,在保證效果的同時合適調整材料。
選用市場上通行的材料規格進行設計,減少材料損耗,同時充分運用材料邊角料到設計中。
注意高檔材料在重要景觀節點和一般節點的控制及材料搭配的合理性使用,在合適地方運用提升檔次即可。
考慮不同功能、位置設計對材料厚度和質感的要求,原則上不使用厚度超過40mm的石材,充分考慮材料使用細節,做到滿足效果又降低成本。
考慮從建筑墻面材料上提煉景觀主材,做到與建筑呼應,增強整個社區環境的整體性與協調性。
植物配置
要充分重視植物的可生長性和可增值性,選用耐旱、易維護的植物,重軟景,輕硬景,軟景比例一般達70%以上。
利用當地經濟性和生長都較好的高大樹種做主要景觀樹,少用昂貴樹種,場地原有植物進行修整利用,降低成本體現生態性,達到可持續性發展目的。
盡量提前考慮選用實生苗移植到苗場進行假植,進入施工階段時種植的實生苗經斷根已達假植苗效果,再移植到居住區種植既保證效果又節約成本。
通過增加草坪面積,縮小灌木面積,為灌木生長預留一定生長空間,同時巧妙運用節點大樹來實現成本控制。
控制水景
設計中盡量不用大面積水景,采取點狀水景。
景觀水設計與灌溉設計結合,建筑預留中水采集系統,采用綠地灌溉系統與中水收集系統相結合的方式,用收集的雨水進行綠地灌溉。
燈光設計
做到合理布點,盡量使用太陽能等節能燈具,運用分時控制技術。
設計管理
增加開發商、設計方、施工方的溝通配合,減少項目設計中的反復。